作弊手段岂能
成为“先进经验”
一份打红勾圈选了“正确答案”的模拟问卷,将正处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冲刺关头的昆明推上了舆论风口。昆明文明办主任杨凤华则在6日的媒体说明会上表示,今年发放这种“红勾测评问卷”是向一些创建成功的城市学习。
面对这份附带着“正确答案”的问卷,当地居民纷纷表示了自己的质疑和反感。而昆明文明办负责人却大言不惭地表示,这种做法是向一些创建成功的城市学习的结果。这一方面说明昆明市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一方面说明有人通过这种弄虚作假的手段取得了成功。
赤裸裸的作弊手段,竟然成为全国各地争相借鉴学习的“先进经验”,这只能说明目前轰轰烈烈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政府企图以“官意”代替民意,既是对真实民意的亵渎和曲解,也是对公民权利的一种肆意践踏。像这份调查问卷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明明没有解决的问题却说解决了,明明没有做过的工作却说做过了,如果当地居民真的按照“标准答案”去接受调查,岂不意味着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会继续得不到解决,这些没有做过的工作继续没人去做?
创建文明城市,应该说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这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却只能得出一个不文明的结果。文明办成了“造假办”,客观上也给活动的组织和评选者提了个醒:在进行检查和评审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只听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或者是个别居民的一面之词,而必须亲自去观察,亲自去调查。苑广阔(广西 职员)
从慢生活角度
挖掘自行车新功能
据报道,北京市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十二五”绿色北京规划》,对“绿色交通”部分颇为浓墨重彩,手机、车载导航等终端将提供实时路况;自行车正式纳入全市交通规划,重点区域两侧要开自行车道,保证自行车的路权……将自行车纳入交通规划,值得倡导和欣赏。
其一,对自行车效能的重新挖掘和赏识,让自行车成为 “慢生活”的悠然道具。曾经,我们将自行车当做绿色交通、浪漫出行的标志。可是随着汽车逐渐走进人们生活,自行车却成了落伍和不够现代的标志。
北京市将自行车纳入交通规划,含义非常明显。自行车虽然慢,却是构成后现代生活的浪漫风景,让骑车给快马加鞭的“快生活”增添很多“慢乐趣”。特别是慢生活已成为都市流行趋势、先进理念的今天,让更多城市人乐意骑自行车,让骑车成为时尚和现代化象征,提供更多骑车方便,城市的“慢”的性格肯定会越来越多。
其二,是对“自行车新政”的不折不扣的落实。现在,很多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都认识到了自行车的重要作用:环保,洁净,缓解交通,低碳。更多城市应该尽快让自行车发展起来,让骑自行车成为新时尚,这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管理和发展目标。
但是,我们仍要看到落实“自行车新政”会增加管理风险,增加财政投入,和“汽车社会”矛盾较多,以致美好的“自行车新政”多停留在文件和探索阶段,未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现实改观”。
北京不观望、不徘徊、不懈怠,切实将自行车纳入交通规划提上日程,这才是对自行车的真重视,有了这种政策先行,“自行车新政”才能从文件和经验走向真刀真枪、循序渐进的落实。
耿银平(河南 教师)
中国上市银行不是
美国银行的提款机
本周一,作为中国建行股东之一的美国银行宣布,已与多家中国金融机构达成一致,将以83亿美元的价格向后者出售中国建行的一半股份。消息一经披露,引发国内部分人士醋意大发,有人更是直言:“建行成了美银提款机”。
回想新世纪初年,建行及工、中、农、交等五大国商行,家家不良资产缠身,经营每况愈下。党中央痛下决心对“五大行”强制体改,引进海外战略资本,促成海外上市。谁也没料到,包括建行在内的“五大行”,不但在全球金融市场学会了游泳,而且迅速获取了令全球金融业惊讶的不俗业绩。美银等之所以不断售股套现乃自身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所致,系不得已而为之。而全球金融危机使欧美金融业“一片汪洋”,美银等不得不持续减持“中国银行股”,用于补充本银行资本金之“火烧眉毛”。
美银累计在建行投资119亿美元,套现194亿美元,毛利75亿美元(内含各种评估费用和会计审计开支)。平心而论,此回报率最多比美银同期投资欧美银行回报率稍高,若119亿美元当初用于基金投资,同期回报率最低也在1倍以上。由此而论,美银套现只要符合海外证券市场监管法规,符合中国法律,套现价格为买卖双方所协商一致,我们就不能醋意大发。
任何改革都要支付相应代价。中国银行业体制再造和海外上市之路,注定了美银等战略投资者要合法兑现投资回报。但通过与国际接轨,中国银行业借助引资、引制和引智,正迈步在凤凰涅槃的大道上。
笔者同样为美银“分红”深感“心痛”。但是,中国已是“全球化的重要成员”,必须信守和遵循国际资本市场之游戏规则,该让别人“分红”时决不可患“红眼病”。有朝一日,我们也定会心安理得到海外去分别人的“红”。
邢理建(上海 职员)
“跨国病假条”吃空饷
板子该打谁
人在国外近4年,国内工资照领不误。这样的好事,只需一张病假证明单就能搞定。而这张病假证明单是跨越国界、在人未回国的情况下,通过人情从国内医院开出来的。近日,济南一家事业单位爆出有员工凭“人情假条”吃空饷,为其开具跨国“人情假条”的医院正是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病人”长期在国外陪读,国内医院却屡屡开出“病假条”,且高达14次。于是有人纳闷: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咋会开出“跨国假条”?对此,当事医生赵玉萍倒是直言不讳、实话实说——里面掺杂人情成分。赵玉萍为了人情,在不见“病人”的情况下,屡屡开出病假条,其实,不仅仅是“开习惯”了,关键是职业道德沦丧,对自己违背良知、职业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熟视无睹了。
我国《执业医师法》第37条明确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37条第4款为“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显然,不见病人,赵医生敢十几次开“跨国病假条”是违法行为。
其次,一个人长达4年不上班,问责的板子仅仅打在“病人”和医生身上,也有失偏颇。用人单位只见假条不见人,应该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就应该停发工资,甚至辞退或开除。
所以,面对“跨国假条”,我们不仅要埋怨“病人”的狡诈、医生的无德,还要谴责用人单位管理的不善。其实,在这场虚假“跨国假条”游戏中,最受伤害的还是公众感情,以及社会公平与正义。惠铭生(山东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