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大连开得如火如荼。当前全球动荡的经济形势,令舆论密切追踪与会政经领袖的研判和表态。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的致辞和讲话广受关注。在与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的对话中,温总理谈及欧洲当前形势和中欧经贸交往时说,希望欧盟的领导人、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领导人“要大胆地从战略上看待中欧关系”。
自中国与欧盟1975年建交以来,中欧关系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加紧密。目前欧盟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未来几年是发展中欧关系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和欧洲未来十年新的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中欧各自发展和中欧关系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平台。
目前欧元区面临债务危机,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平稳运行,并且是世界最大外汇储备的持有者。国际舆论倾向于认为,中国能够加大对欧洲的投资,能够在维持欧元区稳定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因此,才有施瓦布有关中国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国际社会的提问。
中国愿意尽其所能援助欧洲,这是中国政府和业界的一致立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一直在做,具体表现在持续扩大中欧贸易往来,增加与欧洲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合作与投资,以及多次赴欧采购等措施。不过,对外媒频繁报道的中国是否愿意、能否救欧洲这样的问题,情况则不是那么简单。
就中欧经贸而言,双方交往数额和领域的不断扩大,本身就是最实际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温家宝总理提出大胆看待中欧关系,其中一层内涵,就是要切实解决问题,扫除障碍,拓展双方经贸交往。
目前看,中欧经贸关系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其一是欧洲对中方采取了过多反倾销措施。欧盟一直紧盯中国“入世”以来的履约行为,并以中国受限于“市场经济地位”为机,频繁对中国实施反倾销,双方贸易摩擦影响了经贸拓展。
其二就是在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予以牵制。“市场经济地位”的延后承认是中国入世过程中“被附加”的一个限制条件。世贸成员国可以在产生贸易纠纷时,以他方评估统计数据为由制造贸易摩擦。对中国这样的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不合理的双重标准,是贸易歧视。
其三是对中国设置的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客观上,尽管欧洲林林总总的法规、标准并非单单针对中国,但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综上而言,更大胆地看待中欧经贸关系,欧洲方面就要更多地去除戒心,消除障碍,疏通渠道,放开口子,推动中欧贸易、金融、投资的不断升级。具体而言,欧洲要进一步放开市场,让中国的企业到那里去投资,使债务变成投资,从而促进欧洲国家的经济和就业;同时欧洲要扩大商品对中国的出口,特别应该放开对华商品出口的管制。
在中国投资欧元区的问题上,中国有意愿,也有行动,但是像近日一些外国媒体有关中方大量购买国债从而提振意大利经济的报道,还需要融入冷静而切实的内容。首先任何买卖都要确保相对安全并且双方互利,中方即便购买外国国债,也要具备基本的操作条件。另外,欧元区内部还未就解决欧债危机明确具体的方向,在这种时候,如果对个别国家进行援助,或会影响欧元区最终解决机制的形成。
在这一层面上,中国更大胆地扩大对欧金融、贸易、援助交往,也必须量力而行,必须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而且在推动中欧互惠互利的过程中,有效控制风险和收益。
更高层面而言,欧洲方面要提升对中国的政治互信,增强同中国全方位交往的政治意愿。中国副外长傅莹近日在一个中欧关系论坛上指出欧洲舆论的一个怪象:“对很多欧洲人来说,中国是政治不正确的,但与此同时,经济上它却又是正确的。”说到底,这一怪象的背后,依然是欧洲对中国的政治猜忌、排斥。
因此,中欧交往的推动,要从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予以开拓。更大胆地推进中欧关系,欧洲要迈步子,还要下决心。
文辉(北京 学者)